• 00:00 1.
    index 1
  • 02:28 2.
    江淹雜體詩三十首詩題舉例
  • 08:08 3.
    三、吳均1. 文體清拔有古氣。2. 〈與顧章書〉、〈與宋元思書〉、〈與施從事書〉均為極妙山水小品。四、何遜、陰鏗1. 杜甫〈解悶〉十二首絕句之七:「孰知二謝將能事,頗學陰、何苦用心。」2. 陰、何並稱,然許多詩評家以何優於陰。3. 二人成就在於運用聲律,試為新體。
  • 09:39 4.
    陰鏗《新成安樂宮》 新宮實壯哉,雲裡望樓臺。 一一丨丨一 一丨丨一一 迢遞翔鵾仰,連翩賀燕來。 一丨一一丨 一一丨丨一重櫚寒霧宿,丹井夏蓮開。 一一一丨丨 一丨丨一一 砌石披新錦,梁花畫早梅。丨丨一一丨 一一丨丨一 欲知安樂盛,歌管雜塵埃。 丨一一丨丨 一丨丨一一
  • 10:17 5.
    五、徐陵 (一)、文學成就1. 宮體詩代表作家。2. 父子詩文並享盛名,其父徐摛與徐陵,與庾肩吾及肩吾子庾信並稱,文並綺艷,世號「徐庾體」。3. 〈玉臺新詠序〉為徐庾體典型,也是南朝唯美駢文之代表。4. 詩頗採民間樂府之辭語,有些平仄已合律詩要求。
  • 13:08 6.
    (二)、《玉臺新詠》1. 徐陵編。2. 編著時間有梁、陳之說,但仍以梁大通年間為較適當。3. 編著目的兩二說:1). 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──溯源漢魏之女性和愛情題材作品,以建立一個艷詩的系統,抬高宮體詩體之地位,為宮體詩之存在提供合理依據。2). 為了婦女讀者閱讀而編的女性詩選。4. 特點: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
  • 19:07 7.
    五、徐陵1. 宮體詩代表作家。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2. 《玉臺新詠》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3. 父子詩文並享盛名,其父徐摛與徐陵,與庾肩吾及肩吾子庾信並稱,文並綺艷,世號「徐庾體」。4. 〈玉臺新詠序〉為徐庾體典型,也是南朝唯美駢文之代表。5. 詩頗採民間樂府之辭語,有些平仄已合律詩要求。
  • 19:11 8.
    (二)、《玉臺新詠》1. 徐陵編。2. 編著時間有梁、陳之說,但仍以梁大通年間為較適當。3. 編著目的兩二說:1). 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──溯源漢魏之女性和愛情題材作品,以建立一個艷詩的系統,抬高宮體詩體之地位,為宮體詩之存在提供合理依據。2). 為了婦女讀者閱讀而編的女性詩選。4. 特點: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
  • 20:16 9.
    五、徐陵1. 宮體詩代表作家。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2. 《玉臺新詠》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3. 父子詩文並享盛名,其父徐摛與徐陵,與庾肩吾及肩吾子庾信並稱,文並綺艷,世號「徐庾體」。4. 〈玉臺新詠序〉為徐庾體典型,也是南朝唯美駢文之代表。5. 詩頗採民間樂府之辭語,有些平仄已合律詩要求。
  • 20:56 10.
    南朝詩歌流變
  • 20:57 11.
    五、徐陵1. 宮體詩代表作家。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2. 《玉臺新詠》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3. 父子詩文並享盛名,其父徐摛與徐陵,與庾肩吾及肩吾子庾信並稱,文並綺艷,世號「徐庾體」。4. 〈玉臺新詠序〉為徐庾體典型,也是南朝唯美駢文之代表。5. 詩頗採民間樂府之辭語,有些平仄已合律詩要求。
  • 21:06 12.
    南朝詩歌流變
  • 21:11 13.
    Slide 53
  • 21:44 14.
    Slide 54
  • 23:40 15.
    Slide 55
  • 23:48 16.
    Slide 56
  • 25:01 17.
    Slide 57
  • 26:11 18.
    ** after 第十二講 南朝詩人.ppt
  • 26:40 19.
    Slide 57
  • 26:46 20.
    Slide 58
  • 26:51 21.
    ** after 第十二講 南朝詩人.ppt
  • 27:00 22.
    Slide 57
  • 27:04 23.
    ** after 第十二講 南朝詩人.ppt
  • 27:16 24.
    Slide 57
  • 27:29 25.
    Slide 56
  • 27:30 26.
    Slide 55
  • 27:30 27.
    Slide 54
  • 27:31 28.
    Slide 53
  • 27:31 29.
    南朝詩歌流變
  • 27:32 30.
    五、徐陵1. 宮體詩代表作家。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2. 《玉臺新詠》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3. 父子詩文並享盛名,其父徐摛與徐陵,與庾肩吾及肩吾子庾信並稱,文並綺艷,世號「徐庾體」。4. 〈玉臺新詠序〉為徐庾體典型,也是南朝唯美駢文之代表。5. 詩頗採民間樂府之辭語,有些平仄已合律詩要求。
  • 27:35 31.
    (二)、《玉臺新詠》1. 徐陵編。2. 編著時間有梁、陳之說,但仍以梁大通年間為較適當。3. 編著目的兩二說:1). 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──溯源漢魏之女性和愛情題材作品,以建立一個艷詩的系統,抬高宮體詩體之地位,為宮體詩之存在提供合理依據。2). 為了婦女讀者閱讀而編的女性詩選。4. 特點: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
  • 28:49 32.
    五、徐陵1. 宮體詩代表作家。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2. 《玉臺新詠》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3. 父子詩文並享盛名,其父徐摛與徐陵,與庾肩吾及肩吾子庾信並稱,文並綺艷,世號「徐庾體」。4. 〈玉臺新詠序〉為徐庾體典型,也是南朝唯美駢文之代表。5. 詩頗採民間樂府之辭語,有些平仄已合律詩要求。
  • 28:50 33.
    南朝詩歌流變
  • 28:50 34.
    Slide 53
  • 28:51 35.
    Slide 54
  • 28:51 36.
    Slide 55
  • 28:52 37.
    Slide 56
  • 28:52 38.
    Slide 57
  • 29:09 39.
    Slide 58
  • 31:56 40.
    ** after 第十二講 南朝詩人.ppt
  • 32:04 41.
    第十三講 北朝文學
  • 32:07 42.
    壹、北朝文學概況一、北朝文風及特質 (一)、陽剛之氣1. 《隋書.文學傳序》:「江左宮商發越,貴於清綺;河朔(黃河以北)詞義貞剛,重乎氣質。氣質則理勝其詞,清綺則文過其意。理深者使於時用,文華者宜於詠歌。此其南北詞人得失之大較也。」 北朝:內容充實,文辭質樸,有陽剛之氣。 南朝:唯美文學,重視辭藻,較為清綺婉媚。※南北差異的形成。
  • 33:21 43.
    ** after 第十三講 北朝詩人.ppt
  • 33:45 44.
    唐詩緒說
  • 34:07 45.
    明.胡應麟:《詩藪外編》卷三: 甚矣詩之盛於唐也。 其體則三四五言,六七雜言,樂府歌行,近體絕句,靡不備矣。 其格則高卑遠近,濃淡淺深,巨細精靈,巧拙強弱,靡弗具矣。 其調則飄逸渾雄,沈深博大,綺麗幽閒,新奇猥瑣,靡弗屆矣。 其人則帝王將相,朝士布衣,童子婦人,緇衣羽客,靡弗預矣。」
  • 34:08 46.
    一、政治、社會背景
  • 34:09 47.
    科舉制度
  • 34:10 48.
    5. 進士科:1). 初唐:考「策文」。2). 高宗後期、武則天實際掌政後:試帖經、雜文、策文三場,每場定去留。(中唐後順序改為詩賦、帖經、策文)3). 雜文:《登科記考》卷一「永隆二年」條:「按雜文兩首,謂箴銘論表之類,開元間始以賦居其一,或以詩居其一,亦有全用詩賦者,非定制也。雜文之專用詩賦,當在天寶之間。」
  • 34:10 49.
    帖經 《通典.選舉三》:「帖經者,以所習經,掩其兩端,中間開唯一行,裁紙為帖。凡帖三字,隨時增損,可否不一,或得四、得五、得六者為通。」《舊唐書.文宗紀下》:「其進士舉宜先試帖經,並略問大義,取經義精通者放及第。」
  • 34:11 50.
    傅璇琮:《唐代科舉與文學》頁179: 以詩賦作為進士考試的固定格局,是在唐代立國一百餘年以後。而在這以前,唐詩已經經歷了婉麗清新、婀娜多姿的初唐階段,正以璀燦奪目的光彩,步入盛唐的康莊大道。……應當說,進士科在八世紀初開始採用考試詩賦的方式,到天寶時以詩賦取士成為固定的格局,正是詩歌的發展繁榮對當時社會生活產生廣泛影響的結果。
  • 34:12 51.
    行卷與干謁漫遊風氣
  • 34:12 52.
    二、時代思潮
  • 34:12 53.
    (一)、開放的精神與多元文化的吸納(二)、儒、釋、道並存1. 在政治上意圖恢復儒家的政教傳統,力求以「復古」達到文化理想。 強調文學的教化功能和比興寄託。 作品流露建功立業的抱負,憂國憂民的情懷。2. 佛教及道教亦對詩歌題材、文學理論和詩歌意境等方面,提供了極遠的影響。
  • 34:13 54.
    (三)、任俠精神 李唐立國本雜有不少胡人文化,初唐以來亦有不少英雄俠客躋身高位,加上當時士人充滿建功立名的幻想,故推崇英雄俠客,甚至不少詩人即以任俠自許或見稱當世。任俠精神不但提供邊塞詩,也為唐詩提供了昂揚豪邁的風格,更是唐人傳奇的重要主題。
  • 34:13 55.
    (四)、詩歌本身的發展詩歌形式:五七言詩、律詩、絕句體在唐代以前都已初具雛形。2. 題材內容:唐詩多繼承前人已形成的題材,如詠史、詠懷、玄言、遊仙、田園、山水、離情相思、詠物、艷情、宮廷遊宴、邊塞軍旅等,在魏晉南北朝皆已形成傳統,至唐代乃在這些題材上發展。3. 技巧風格:唐詩既繼承了前化傳統,亦有所創新,既講文采、重聲律,但亦能遠溯〈國風〉、〈離騷〉,近取建安風骨和太康以來的麗辭。
  • 34:14 56.
    貳、唐詩的分期
  • 34:14 57.
    (一)、定義「四唐」說:初唐、盛唐、中唐、晚唐四個時期。1. 初唐:西元618-712,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太極元年。2. 盛唐:西元713-765,唐玄宗開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。3. 中唐:西元766-835,唐代宗大曆元年至文宗太和九年。4. 晚唐:西元836-906,文宗開成元年至昭宣帝天祐三年。(進入大中時期)*安祿山之亂(755-763)
  • 34:14 58.
    (二)、「四唐」說的形成1. 北宋.楊時:《龜山先生語錄》卷二: 「詩之變至唐而止。元和之詩極盛。詩有盛唐、中唐、晚唐,五代陋矣。」2. 南宋.嚴羽:《滄浪詩話.詩辨》: 「以時而論,則有……唐初體(唐初猶襲陳隋之體)、盛唐體(景雲710-711以後,開元、天寶諸公之詩)、大歷體(大歷十才子之詩)、元和體(元、白諸公之詩)、晚唐體。」3. 宋元之交的方回:《瀛奎律髓》卷十: 「予選詩以老杜為主。老杜同時人皆盛唐之作,亦取之。中唐則大歷以後,元和以前,亦取之。晚唐詩人,賈島開一別派,姚合繼之,沿而下亦非無作
  • 34:15 59.
    (一)、定義「四唐」說:初唐、盛唐、中唐、晚唐四個時期。1. 初唐:西元618-712,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太極元年。2. 盛唐:西元713-765,唐玄宗開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。3. 中唐:西元766-835,唐代宗大曆元年至文宗太和九年。4. 晚唐:西元836-906,文宗開成元年至昭宣帝天祐三年。(進入大中時期)*安祿山之亂(755-763)
  • 34:15 60.
    貳、唐詩的分期
  • 34:16 61.
    (四)、詩歌本身的發展詩歌形式:五七言詩、律詩、絕句體在唐代以前都已初具雛形。2. 題材內容:唐詩多繼承前人已形成的題材,如詠史、詠懷、玄言、遊仙、田園、山水、離情相思、詠物、艷情、宮廷遊宴、邊塞軍旅等,在魏晉南北朝皆已形成傳統,至唐代乃在這些題材上發展。3. 技巧風格:唐詩既繼承了前化傳統,亦有所創新,既講文采、重聲律,但亦能遠溯〈國風〉、〈離騷〉,近取建安風骨和太康以來的麗辭。
  • 34:17 62.
    (三)、任俠精神 李唐立國本雜有不少胡人文化,初唐以來亦有不少英雄俠客躋身高位,加上當時士人充滿建功立名的幻想,故推崇英雄俠客,甚至不少詩人即以任俠自許或見稱當世。任俠精神不但提供邊塞詩,也為唐詩提供了昂揚豪邁的風格,更是唐人傳奇的重要主題。
  • 34:17 63.
    (一)、開放的精神與多元文化的吸納(二)、儒、釋、道並存1. 在政治上意圖恢復儒家的政教傳統,力求以「復古」達到文化理想。 強調文學的教化功能和比興寄託。 作品流露建功立業的抱負,憂國憂民的情懷。2. 佛教及道教亦對詩歌題材、文學理論和詩歌意境等方面,提供了極遠的影響。
  • 34:18 64.
    ** after 唐詩緒說.ppt
  • 34:24 65.
    明.胡應麟:《詩藪外編》卷三: 甚矣詩之盛於唐也。 其體則三四五言,六七雜言,樂府歌行,近體絕句,靡不備矣。 其格則高卑遠近,濃淡淺深,巨細精靈,巧拙強弱,靡弗具矣。 其調則飄逸渾雄,沈深博大,綺麗幽閒,新奇猥瑣,靡弗屆矣。 其人則帝王將相,朝士布衣,童子婦人,緇衣羽客,靡弗預矣。」
  • 37:55 66.
    一、政治、社會背景
  • 41:02 67.
    科舉制度
  • 43:57 68.
    5. 進士科:1). 初唐:考「策文」。2). 高宗後期、武則天實際掌政後:試帖經、雜文、策文三場,每場定去留。(中唐後順序改為詩賦、帖經、策文)3). 雜文:《登科記考》卷一「永隆二年」條:「按雜文兩首,謂箴銘論表之類,開元間始以賦居其一,或以詩居其一,亦有全用詩賦者,非定制也。雜文之專用詩賦,當在天寶之間。」
  • 48:54 69.
    帖經 《通典.選舉三》:「帖經者,以所習經,掩其兩端,中間開唯一行,裁紙為帖。凡帖三字,隨時增損,可否不一,或得四、得五、得六者為通。」《舊唐書.文宗紀下》:「其進士舉宜先試帖經,並略問大義,取經義精通者放及第。」
  • 49:22 70.
    傅璇琮:《唐代科舉與文學》頁179: 以詩賦作為進士考試的固定格局,是在唐代立國一百餘年以後。而在這以前,唐詩已經經歷了婉麗清新、婀娜多姿的初唐階段,正以璀燦奪目的光彩,步入盛唐的康莊大道。……應當說,進士科在八世紀初開始採用考試詩賦的方式,到天寶時以詩賦取士成為固定的格局,正是詩歌的發展繁榮對當時社會生活產生廣泛影響的結果。
  • 50:13 71.
    行卷與干謁漫遊風氣
  • 51:36 72.
    二、時代思潮
  • 51:38 73.
    (一)、開放的精神與多元文化的吸納(二)、儒、釋、道並存1. 在政治上意圖恢復儒家的政教傳統,力求以「復古」達到文化理想。 強調文學的教化功能和比興寄託。 作品流露建功立業的抱負,憂國憂民的情懷。2. 佛教及道教亦對詩歌題材、文學理論和詩歌意境等方面,提供了極遠的影響。
  • 55:24 74.
    (三)、任俠精神 李唐立國本雜有不少胡人文化,初唐以來亦有不少英雄俠客躋身高位,加上當時士人充滿建功立名的幻想,故推崇英雄俠客,甚至不少詩人即以任俠自許或見稱當世。任俠精神不但提供邊塞詩,也為唐詩提供了昂揚豪邁的風格,更是唐人傳奇的重要主題。
  • 56:37 75.
    (四)、詩歌本身的發展詩歌形式:五七言詩、律詩、絕句體在唐代以前都已初具雛形。2. 題材內容:唐詩多繼承前人已形成的題材,如詠史、詠懷、玄言、遊仙、田園、山水、離情相思、詠物、艷情、宮廷遊宴、邊塞軍旅等,在魏晉南北朝皆已形成傳統,至唐代乃在這些題材上發展。3. 技巧風格:唐詩既繼承了前化傳統,亦有所創新,既講文采、重聲律,但亦能遠溯〈國風〉、〈離騷〉,近取建安風骨和太康以來的麗辭。
  • 57:39 76.
    貳、唐詩的分期
  • 57:52 77.
    index 2
  • 58:53 78.
    (二)、「四唐」說的形成1. 北宋.楊時:《龜山先生語錄》卷二: 「詩之變至唐而止。元和之詩極盛。詩有盛唐、中唐、晚唐,五代陋矣。」2. 南宋.嚴羽:《滄浪詩話.詩辨》: 「以時而論,則有……唐初體(唐初猶襲陳隋之體)、盛唐體(景雲710-711以後,開元、天寶諸公之詩)、大歷體(大歷十才子之詩)、元和體(元、白諸公之詩)、晚唐體。」3. 宋元之交的方回:《瀛奎律髓》卷十: 「予選詩以老杜為主。老杜同時人皆盛唐之作,亦取之。中唐則大歷以後,元和以前,亦取之。晚唐詩人,賈島開一別派,姚合繼之,沿而下亦非無作
  • 1:01:44 79.
    4. 元.楊士弘《唐音》卷首:「四唐說」正式成立。 「自武德至天寶末六十五人,為唐初、盛唐詩。……自天寶至元和間四十八人,為中唐詩。……自元和至唐末四十九人,為晚唐詩。」5. 明.高棅《唐詩品滙.五言詩敘目》:唐詩分期圓熟。 「唐詩之變,漸矣!隋代以還,一變而為初唐,貞觀、垂拱之詩是也;再變而為盛唐,開元、天寶之詩是也;三變而為中唐,大歷、貞元之詩是也;四變而為晚唐,元和以後之詩是也。」
  • 1:03:02 80.
    二、以安史之亂為分期三、其他不同的分期1. 蘇雪林《唐詩概論》:1). 唐初宮體詩;2).「四傑」至盛唐的浪漫思潮;3). 杜甫至元和年間的寫實思潮;4). 李商隱以後的唯美思潮;5). 唐末詩壇。2. 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編《唐詩選.前言》:1). 唐初;2). 「四傑」至開元前;3). 開元初至安始之亂前;4). 安史之亂爆發至大歷初;5). 大歷初至貞元中;6). 貞元中至大和初;7). 大和初至大中初;8). 大中以後至唐末。※以上幾種分期過於瑣碎,不如「四唐」說取得較大的共識,一般文學史多採「
  • 1:04:07 81.
    ** after 唐詩緒說.ppt
  • 1:04:21 82.
    第十五講 初唐詩
  • 1:04:25 83.
    壹、初唐詩壇概況※初唐: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太極元年,西元618-712。詩風: 前期:高祖到太宗貞觀前後 後期:武后時期。※初唐詩歌先沿續了齊梁時代的綺靡文風,並從而自覺地總結並革新此文風並漸漸確立學習建安詩歌、批判齊梁文風的主流思想,最後在盛唐形成了結合建安風骨和齊梁詞采,文質兼備的理想風貌。
  • 1:07:32 84.
    ※對於綺靡文風的批評,早在西魏、北周時期就開始出現了。但主張過於落伍守舊,否定詩歌本身的價值和文學之美感,也無法形成真正的文學革新力量。1). 魏相宇文泰命蘇綽仿照《尚書》作〈大誥〉,又令「自今文章皆依此體」(《資治通鑑》卷一五九)2). 隋文帝下詔排斥輕浮華偽文風,李諤上疏批評「江左齊梁」的弊病在於內容上「不出月露之形」、「唯是風雲之狀」,形式上「競一韻之奇,爭一字之巧」(《隋書‧李諤傳》)。
  • 1:11:15 85.
    一、高祖到太宗貞觀前後 (一)、宮廷詩主掌的詩壇 (二)、龍朔(高宗年號)詩風:     以「上官體」為主 (三)、宮廷之外
  • 1:12:22 86.
    (一)、宮廷詩主掌的詩壇1. 時間:高祖(618-626)、太宗(650-684)約四十年,以貞觀年間為主要的文學活動時間。2. 本期主要沿續齊梁以來的宮廷詩風,以宮廷遊宴、君臣唱和為主。題材內容趨向雅正,「宮體」等較「浮艷」的題材雖仍有創作,但已大為減少。 格局較寛廣,氣勢較宏大。
  • 1:13:27 87.
    唐太宗〈採芙蓉〉
  • 1:13:42 88.
    (二)、龍朔(高宗年號)詩風:    以「上官體」為主1. 高宗李治(650-684)更愛好文學,新一代宮廷詩人崛起,以上官儀最受重視。 2. 上官儀,字游韶。早年參與宮廷遊宴,頗受太宗賞識,高宗即位後,更受恩寵。3. 「上官體」:上官儀詩風「文辭綺錯,意趣婉媚」,上承梁陳詩風,為當時仿效的對象,故稱之。
  • 1:17:03 89.
    4. 上官儀為從事詩句對偶方法分類之第一人,提倡「六對」、「八對」之說,歸納對偶的方式,使學者易遵循,對律詩之完成有催生作用。5. 上官儀〈早春桂林殿應詔〉 步輦出披香,清歌臨太液。 曉樹流鶯滿,春堤芳草積。 風光翻露文,雪華上空碧。 花蝶來未已,山光暖將夕。
  • 1:23:18 90.
    (三)、宮廷詩風之外1. 當時雖以宮廷詩風為主,不過宮廷詩人於非宮廷場合時,其創作亦及於羈旅行役或自抒懷抱之作。 1). 唐太宗〈遼東山夜臨秋詩〉:煙生遙岸隱,月落半崖陰。連山驚鳥亂,隔岫斷猿吟。
  • 1:23:35 91.
    2). 李百藥〈秋晚登古城〉:日落征途遠,悵然臨古城。頹墉寒雀集,荒堞晚鳥驚。蕭森灌木上,迢遞孤煙生。霞景煥餘照,露氣澄晚晴。秋風轉搖落,此志安可平。
  • 1:23:52 92.
    (三)、宮廷詩風之外1. 當時雖以宮廷詩風為主,不過宮廷詩人於非宮廷場合時,其創作亦及於羈旅行役或自抒懷抱之作。 1). 唐太宗〈遼東山夜臨秋詩〉:煙生遙岸隱,月落半崖陰。連山驚鳥亂,隔岫斷猿吟。
  • 1:23:54 93.
    4. 上官儀為從事詩句對偶方法分類之第一人,提倡「六對」、「八對」之說,歸納對偶的方式,使學者易遵循,對律詩之完成有催生作用。5. 上官儀〈早春桂林殿應詔〉 步輦出披香,清歌臨太液。 曉樹流鶯滿,春堤芳草積。 風光翻露文,雪華上空碧。 花蝶來未已,山光暖將夕。
  • 1:23:55 94.
    (二)、龍朔(高宗年號)詩風:    以「上官體」為主1. 高宗李治(650-684)更愛好文學,新一代宮廷詩人崛起,以上官儀最受重視。 2. 上官儀,字游韶。早年參與宮廷遊宴,頗受太宗賞識,高宗即位後,更受恩寵。3. 「上官體」:上官儀詩風「文辭綺錯,意趣婉媚」,上承梁陳詩風,為當時仿效的對象,故稱之。
  • 1:23:55 95.
    唐太宗〈採芙蓉〉
  • 1:23:57 96.
    ** after 第十五講 初唐詩.ppt
  • 1:24:05 97.
    2. 在野詩人王績 1). 字無功,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,好易、老、莊,自號東臯子。 2). 詩歌除宮體三首採蕭綱手法外,其餘均與陶淵明詩風相似,但有些兼採律體,可見其亦為齊梁以來律體形成過程中的一員。
  • 1:25:09 98.
    3). 〈野望〉 薄暮東皐望,徒倚欲何依? 樹樹皆秋色,山山唯落暉。 牧人驅犢返,獵馬帶禽歸。 相顧無相識,長歌懷采薇。
  • 1:25:12 99.
    二、武后時期 (一)、庶族詩人大量產生 (二)、「四傑」的革新 (三)、陳子昂之「復古」主張,附張九齡 (四)、沈佺期、宋之問的聲律 (五)、文章四友 (六)、劉希夷、張若虛 (七)、王梵志、寒山、拾得
  • 1:25:24 100.
    (一)、庶族詩人大量產生1. 時間:自高宗後期至武后參政,下及中宗、睿宗時期。為唐代社會結構巨變時期,亦為唐詩形成的重要關鍵期。2. 武后為了鞏固政權,削弱皇戚、世家大族勢力,故廣開科舉仕途大門,使社會中下層文人士子得以參與政治,不但收到廣納人才之效果,並且增加社會結構階層的流動性,並且使得庶族寒士充滿建功立業之熱誠,也開啟了不同的詩風。
  • 1:30:43 101.
    (二)、「四傑」的革新1. 初唐四傑: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。 1). 王勃:  字子安,善文辭,恃才傲物,英年早逝。  詩歌以五律五絕為多,平仄已和諧。 2). 楊炯:  亦恃才傲物,其文可與王勃比肩,詩則遜 於王勃。詩以五律五古為多。
  • 1:30:48 102.
    index 3
  • 1:32:09 103.
    3). 盧照鄰: 字昇之,自號幽憂子,詩文多悲苦之音,然而修辭較華麗,故風骨未遒。以七言歌行突出。 4). 駱賓王: 為人頗有豪俠之氣,尤妙五言詩,〈帝京篇〉為近六百字之五七言長詩,與〈疇昔篇〉均為誇展才學之作,當時以為絕唱。
  • 1:32:48 104.
    2. 「四傑」代表庶族寒門中具有才華的年輕人,渴望躋身上層,滿懷壯志。 1). 反對當時「上官體」「氣骨都盡、剛健不聞」駢儷文風。提倡文學要有剛健的氣勢和激越的感情,指出詩歌復興在於「氣骨」這一個核心問題,為唐代文學改革的先鋒。 不過他們標舉儒家以六經為本的原則,將綺麗文風的歷史根源歸於屈、宋和建安文人,沒有把「氣骨」和 建安詩連繫起來,在理論上仍有局限,與北周、隋的復古主張和偏見有相承之處。
  • 1:34:53 105.
    2). 從宮廷應酬、歌頌之作,轉為抒發自我的情思和壯志、感概,故題材內容擴大,體裁形式亦多樣化,包括歌行、樂府、近體、古風,對唐詩的成熟頗具貢獻。 3). 整體風格雖在內涵與情境方面顯出骨氣而有格調,然而在語言文辭方面,仍不免受到當時文風影響,而沿襲了華靡之氣。參見課本王勃舉詩。
  • 1:36:01 106.
    2. 「四傑」代表庶族寒門中具有才華的年輕人,渴望躋身上層,滿懷壯志。 1). 反對當時「上官體」「氣骨都盡、剛健不聞」駢儷文風。提倡文學要有剛健的氣勢和激越的感情,指出詩歌復興在於「氣骨」這一個核心問題,為唐代文學改革的先鋒。 不過他們標舉儒家以六經為本的原則,將綺麗文風的歷史根源歸於屈、宋和建安文人,沒有把「氣骨」和 建安詩連繫起來,在理論上仍有局限,與北周、隋的復古主張和偏見有相承之處。
  • 1:36:02 107.
    3). 盧照鄰: 字昇之,自號幽憂子,詩文多悲苦之音,然而修辭較華麗,故風骨未遒。以七言歌行突出。 4). 駱賓王: 為人頗有豪俠之氣,尤妙五言詩,〈帝京篇〉為近六百字之五七言長詩,與〈疇昔篇〉均為誇展才學之作,當時以為絕唱。
  • 1:36:09 108.
    2. 「四傑」代表庶族寒門中具有才華的年輕人,渴望躋身上層,滿懷壯志。 1). 反對當時「上官體」「氣骨都盡、剛健不聞」駢儷文風。提倡文學要有剛健的氣勢和激越的感情,指出詩歌復興在於「氣骨」這一個核心問題,為唐代文學改革的先鋒。 不過他們標舉儒家以六經為本的原則,將綺麗文風的歷史根源歸於屈、宋和建安文人,沒有把「氣骨」和 建安詩連繫起來,在理論上仍有局限,與北周、隋的復古主張和偏見有相承之處。
  • 1:36:12 109.
    2). 從宮廷應酬、歌頌之作,轉為抒發自我的情思和壯志、感概,故題材內容擴大,體裁形式亦多樣化,包括歌行、樂府、近體、古風,對唐詩的成熟頗具貢獻。 3). 整體風格雖在內涵與情境方面顯出骨氣而有格調,然而在語言文辭方面,仍不免受到當時文風影響,而沿襲了華靡之氣。參見課本王勃舉詩。
  • 1:36:19 110.
    3. 例一:駱賓王〈在獄詠蟬〉 西陸蟬聲唱,南冠客思侵。 那堪玄鬢影,來對白頭吟。 露重飛難進,風多響易沈。 無人信高潔,誰為表予心?
  • 1:36:47 111.
    4. 例二:王勃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〉 城闕輔三秦,風煙望五津。 與君離別意,同是宦遊人。 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 無為在歧路,兒女共沾巾。
  • 1:37:13 112.
    (三)、陳子昂之「復古」主張,附張九齡陳子昂,字伯玉,  為初唐發論反對六朝華靡詩風的第一人。2. 詩歌主張: 恢復漢魏風骨──重風骨、興寄
  • 1:38:15 113.
    1). 〈修竹篇序〉:「文章道弊五百年矣!漢魏風骨,晉宋莫傳,然而文獻有可徵者。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,采麗競繁而興寄都絕,每以永嘆,竊思古人,常恐逶迤頹靡,風雅不做,以耿耿也。一昨於解三(東方虯)處,見明公詠孤桐篇,骨氣端翔,音情頓挫,光英朗練,有金石聲。遂用洗心飾視,發揮幽鬱。不圖正始之音,復睹於茲,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。」
  • 1:40:57 114.
    2). 陳子昂復古主張乃藉復古以革新,主張以 建安、正始之風骨、興寄,取代晉未齊梁 以來「采麗競繁」的風尚。 建安=「風骨」(剛健的現實內容) +「興寄」(有感而作,重託喻、有寄託) 上承風雅傳統。 3). 其主張更明確地指向言志述懷的創作內容,終於為唐詩擺脫南朝綺麗風格找到一條目標,其擺脫齊梁詩風的創作上,也取得超越「四傑」的成績。
  • 1:41:54 115.
    ** after 第十五講 初唐詩.ppt
  • 1:42:13 116.
    2). 陳子昂復古主張乃藉復古以革新,主張以 建安、正始之風骨、興寄,取代晉宋齊梁 以來「采麗競繁」的風尚。 建安=「風骨」(剛健的現實內容) +「興寄」(有感而作,重託喻、有寄託) 上承風雅傳統。 3). 其主張更明確地指向言志述懷的創作內容,終於為唐詩擺脫南朝綺麗風格找到一條目標,其擺脫齊梁詩風的創作上,也取得超越「四傑」的成績。
  • 1:47:41 117.
    3. 創作寄寓個人懷抱(指陳時政,慷慨悲歌) 如〈感遇〉十九首乃繼承阮籍〈詠懷〉詩的傳統,寄寓懷抱,抒發幽憤。但與阮籍不同者,在於其詩作中相當明顯地指陳時政、諷喻現實,可以算是盛唐以後杜甫、白居易等社會政治諷喻詩的先導。4. 張九齡詩風較接近陳子昂,部分詩歌則具有臺閣之氣。
  • 1:49:19 118.
    (四)、沈佺期、宋之問的聲律1. 律詩格律的嘗試: 1). 始於齊梁,由沈約、謝朓而至陰鏗、何遜,而至徐陵、庾信,而上官儀,成熟之機運日益接近。 2). 初唐四傑亦不少平仄和諧之作,然比例仍算少數。 3). 沈、宋承此基礎,遂完成格律,其作品平仄和諧者占八九成。2. 五律首先完成,七律、絕句繼之。(按,絕句醞釀可上溯六朝甚至漢魏,但其格律基礎仍在律詩,故絕句因律詩格律之完成而固定。)
  • 1:51:44 119.
    3. 沈佺期長於七言,宋之問長於五言。4. 沈佺期〈古意呈補闕喬知之〉  盧家少婦鬱金堂,海燕雙棲玳瑁梁。 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九月寒砧催木葉,十年征戌憶遼陽。 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 白狼河北音書斷,丹鳯城南秋夜長。 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  誰謂含愁獨不見,更教明月照流黃。  平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  (第五句失黏)
  • 1:56:53 120.
    宋之問〈登總持寺閣〉  梵宇出三天,登臨望八川。 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  開襟坐霄漢,揮手拂雲煙。 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 函谷青山外,昆明落日邊。 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 東京楊柳陌,少別已經年。 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 (第三句犯孤平)
  • 1:57:26 121.
    (五)、文章四友1. 杜審言、李嶠、崔融、蘇味道。2. 與沈宋同時,同為宮廷詩人,文學一方面承繼梁、陳詩風,一方面為沈、宋律體之主要推動者。(六)、劉希夷、張若虛 詩歌成就一為運用聲律於樂府,再為化五言樂府為七言,故其樂府音節轉美,篇幅轉長。
  • 1:58:07 122.
    (七)、王梵志、寒山、拾得王梵志:信佛而能詩,其詩多以淺俗語言寫成,大部份似偈語。2. 寒山、拾得詩有二類,一類繼承王梵志,如同偈語,一類寫山中景物及生活情趣,頗具情韻意境。
  • 1:59:29 123.
    盛唐.張旭草書
  • 1:59:33 124.
    Slide 31
  • 2:00:09 125.
    Slide 32
  • 2:00:12 126.
    試寫申論題
  • 2:01:55 127.
    ** after 第十五講 初唐詩.ppt
  • 2:03:59 128.
    試寫申論題
  • 2:04:33 129.
    ** after 第十五講 初唐詩.ppt
  • 2:04:47 130.
    (一)、宮廷詩主掌的詩壇1. 時間:高祖(618-626)、太宗(650-684)約四十年,以貞觀年間為主要的文學活動時間。2. 本期主要沿續齊梁以來的宮廷詩風,以宮廷遊宴、君臣唱和為主。題材內容趨向雅正,「宮體」等較「浮艷」的題材雖仍有創作,但已大為減少。 格局較寛廣,氣勢較宏大。
  • 2:05:06 131.
    唐太宗〈採芙蓉〉
  • 2:05:07 132.
    (二)、龍朔(高宗年號)詩風:    以「上官體」為主1. 高宗李治(650-684)更愛好文學,新一代宮廷詩人崛起,以上官儀最受重視。 2. 上官儀,字游韶。早年參與宮廷遊宴,頗受太宗賞識,高宗即位後,更受恩寵。3. 「上官體」:上官儀詩風「文辭綺錯,意趣婉媚」,上承梁陳詩風,為當時仿效的對象,故稱之。
  • 2:05:29 133.
    4. 上官儀為從事詩句對偶方法分類之第一人,提倡「六對」、「八對」之說,歸納對偶的方式,使學者易遵循,對律詩之完成有催生作用。5. 上官儀〈早春桂林殿應詔〉 步輦出披香,清歌臨太液。 曉樹流鶯滿,春堤芳草積。 風光翻露文,雪華上空碧。 花蝶來未已,山光暖將夕。
  • 2:05:37 134.
    (三)、宮廷詩風之外1. 當時雖以宮廷詩風為主,不過宮廷詩人於非宮廷場合時,其創作亦及於羈旅行役或自抒懷抱之作。 1). 唐太宗〈遼東山夜臨秋詩〉:煙生遙岸隱,月落半崖陰。連山驚鳥亂,隔岫斷猿吟。
  • 2:05:38 135.
    2). 李百藥〈秋晚登古城〉:日落征途遠,悵然臨古城。頹墉寒雀集,荒堞晚鳥驚。蕭森灌木上,迢遞孤煙生。霞景煥餘照,露氣澄晚晴。秋風轉搖落,此志安可平。
  • 2:05:39 136.
    2. 在野詩人王績 1). 字無功,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,好易、老、莊,自號東臯子。 2). 詩歌除宮體三首採蕭綱手法外,其餘均與陶淵明詩風相似,但有些兼採律體,可見其亦為齊梁以來律體形成過程中的一員。
  • 2:05:40 137.
    3). 〈野望〉 薄暮東皐望,徒倚欲何依? 樹樹皆秋色,山山唯落暉。 牧人驅犢返,獵馬帶禽歸。 相顧無相識,長歌懷采薇。
  • 2:05:40 138.
    二、武后時期 (一)、庶族詩人大量產生 (二)、「四傑」的革新 (三)、陳子昂之「復古」主張,附張九齡 (四)、沈佺期、宋之問的聲律 (五)、文章四友 (六)、劉希夷、張若虛 (七)、王梵志、寒山、拾得
  • 2:05:41 139.
    (一)、庶族詩人大量產生1. 時間:自高宗後期至武后參政,下及中宗、睿宗時期。為唐代社會結構巨變時期,亦為唐詩形成的重要關鍵期。2. 武后為了鞏固政權,削弱皇戚、世家大族勢力,故廣開科舉仕途大門,使社會中下層文人士子得以參與政治,不但收到廣納人才之效果,並且增加社會結構階層的流動性,並且使得庶族寒士充滿建功立業之熱誠,也開啟了不同的詩風。
  • 2:05:43 140.
    (二)、「四傑」的革新1. 初唐四傑: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。 1). 王勃:  字子安,善文辭,恃才傲物,英年早逝。  詩歌以五律五絕為多,平仄已和諧。 2). 楊炯:  亦恃才傲物,其文可與王勃比肩,詩則遜 於王勃。詩以五律五古為多。
  • 2:05:46 141.
    3). 盧照鄰: 字昇之,自號幽憂子,詩文多悲苦之音,然而修辭較華麗,故風骨未遒。以七言歌行突出。 4). 駱賓王: 為人頗有豪俠之氣,尤妙五言詩,〈帝京篇〉為近六百字之五七言長詩,與〈疇昔篇〉均為誇展才學之作,當時以為絕唱。
  • 2:05:48 142.
    2. 「四傑」代表庶族寒門中具有才華的年輕人,渴望躋身上層,滿懷壯志。 1). 反對當時「上官體」「氣骨都盡、剛健不聞」駢儷文風。提倡文學要有剛健的氣勢和激越的感情,指出詩歌復興在於「氣骨」這一個核心問題,為唐代文學改革的先鋒。 不過他們標舉儒家以六經為本的原則,將綺麗文風的歷史根源歸於屈、宋和建安文人,沒有把「氣骨」和 建安詩連繫起來,在理論上仍有局限,與北周、隋的復古主張和偏見有相承之處。
  • 2:05:49 143.
    2). 從宮廷應酬、歌頌之作,轉為抒發自我的情思和壯志、感概,故題材內容擴大,體裁形式亦多樣化,包括歌行、樂府、近體、古風,對唐詩的成熟頗具貢獻。 3). 整體風格雖在內涵與情境方面顯出骨氣而有格調,然而在語言文辭方面,仍不免受到當時文風影響,而沿襲了華靡之氣。參見課本王勃舉詩。
  • 2:05:53 144.
    3. 例一:駱賓王〈在獄詠蟬〉 西陸蟬聲唱,南冠客思侵。 那堪玄鬢影,來對白頭吟。 露重飛難進,風多響易沈。 無人信高潔,誰為表予心?
  • 2:05:54 145.
    4. 例二:王勃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〉 城闕輔三秦,風煙望五津。 與君離別意,同是宦遊人。 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 無為在歧路,兒女共沾巾。
  • 2:05:55 146.
    (三)、陳子昂之「復古」主張,附張九齡陳子昂,字伯玉,  為初唐發論反對六朝華靡詩風的第一人。2. 詩歌主張: 恢復漢魏風骨──重風骨、興寄
  • 2:05:56 147.
    1). 〈修竹篇序〉:「文章道弊五百年矣!漢魏風骨,晉宋莫傳,然而文獻有可徵者。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,采麗競繁而興寄都絕,每以永嘆,竊思古人,常恐逶迤頹靡,風雅不做,以耿耿也。一昨於解三(東方虯)處,見明公詠孤桐篇,骨氣端翔,音情頓挫,光英朗練,有金石聲。遂用洗心飾視,發揮幽鬱。不圖正始之音,復睹於茲,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。」
  • 2:05:57 148.
    2). 陳子昂復古主張乃藉復古以革新,主張以 建安、正始之風骨、興寄,取代晉宋齊梁 以來「采麗競繁」的風尚。 建安=「風骨」(剛健的現實內容) +「興寄」(有感而作,重託喻、有寄託) 上承風雅傳統。 3). 其主張更明確地指向言志述懷的創作內容,終於為唐詩擺脫南朝綺麗風格找到一條目標,其擺脫齊梁詩風的創作上,也取得超越「四傑」的成績。
  • 2:05:58 149.
    3. 創作寄寓個人懷抱(指陳時政,慷慨悲歌) 如〈感遇〉十九首乃繼承阮籍〈詠懷〉詩的傳統,寄寓懷抱,抒發幽憤。但與阮籍不同者,在於其詩作中相當明顯地指陳時政、諷喻現實,可以算是盛唐以後杜甫、白居易等社會政治諷喻詩的先導。4. 張九齡詩風較接近陳子昂,部分詩歌則具有臺閣之氣。
  • 2:05:58 150.
    (四)、沈佺期、宋之問的聲律1. 律詩格律的嘗試: 1). 始於齊梁,由沈約、謝朓而至陰鏗、何遜,而至徐陵、庾信,而上官儀,成熟之機運日益接近。 2). 初唐四傑亦不少平仄和諧之作,然比例仍算少數。 3). 沈、宋承此基礎,遂完成格律,其作品平仄和諧者占八九成。2. 五律首先完成,七律、絕句繼之。(按,絕句醞釀可上溯六朝甚至漢魏,但其格律基礎仍在律詩,故絕句因律詩格律之完成而固定。)
  • 2:06:46 151.
    3. 沈佺期長於七言,宋之問長於五言。4. 沈佺期〈古意呈補闕喬知之〉  盧家少婦鬱金堂,海燕雙棲玳瑁梁。 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九月寒砧催木葉,十年征戌憶遼陽。 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 白狼河北音書斷,丹鳯城南秋夜長。 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  誰謂含愁獨不見,更教明月照流黃。  平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  (第五句失黏)
  • 2:06:46 152.
    宋之問〈登總持寺閣〉  梵宇出三天,登臨望八川。 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  開襟坐霄漢,揮手拂雲煙。 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 函谷青山外,昆明落日邊。 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 東京楊柳陌,少別已經年。 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 (第三句犯孤平)
  • 2:06:47 153.
    (五)、文章四友1. 杜審言、李嶠、崔融、蘇味道。2. 與沈宋同時,同為宮廷詩人,文學一方面承繼梁、陳詩風,一方面為沈、宋律體之主要推動者。(六)、劉希夷、張若虛 詩歌成就一為運用聲律於樂府,再為化五言樂府為七言,故其樂府音節轉美,篇幅轉長。
  • 2:06:48 154.
    (七)、王梵志、寒山、拾得王梵志:信佛而能詩,其詩多以淺俗語言寫成,大部份似偈語。2. 寒山、拾得詩有二類,一類繼承王梵志,如同偈語,一類寫山中景物及生活情趣,頗具情韻意境。
  • 2:06:49 155.
    盛唐.張旭草書
  • 2:06:52 156.
    ** after 第十五講 初唐詩.ppt
  • 2:07:29 157.
    ※對於綺靡文風的批評,早在西魏、北周時期就開始出現了。但主張過於落伍守舊,否定詩歌本身的價值和文學之美感,也無法形成真正的文學革新力量。1). 魏相宇文泰命蘇綽仿照《尚書》作〈大誥〉,又令「自今文章皆依此體」(《資治通鑑》卷一五九)2). 隋文帝下詔排斥輕浮華偽文風,李諤上疏批評「江左齊梁」的弊病在於內容上「不出月露之形」、「唯是風雲之狀」,形式上「競一韻之奇,爭一字之巧」(《隋書‧李諤傳》)。
  • 2:07:46 158.
    ** after 第十五講 初唐詩.ppt
  • 2:08:03 159.
    3). 盧照鄰: 字昇之,自號幽憂子,詩文多悲苦之音,然而修辭較華麗,故風骨未遒。以七言歌行突出。 4). 駱賓王: 為人頗有豪俠之氣,尤妙五言詩,〈帝京篇〉為近六百字之五七言長詩,與〈疇昔篇〉均為誇展才學之作,當時以為絕唱。
  • 2:08:05 160.
    2. 「四傑」代表庶族寒門中具有才華的年輕人,渴望躋身上層,滿懷壯志。 1). 反對當時「上官體」「氣骨都盡、剛健不聞」駢儷文風。提倡文學要有剛健的氣勢和激越的感情,指出詩歌復興在於「氣骨」這一個核心問題,為唐代文學改革的先鋒。 不過他們標舉儒家以六經為本的原則,將綺麗文風的歷史根源歸於屈、宋和建安文人,沒有把「氣骨」和 建安詩連繫起來,在理論上仍有局限,與北周、隋的復古主張和偏見有相承之處。
  • 2:08:18 161.
    2). 從宮廷應酬、歌頌之作,轉為抒發自我的情思和壯志、感概,故題材內容擴大,體裁形式亦多樣化,包括歌行、樂府、近體、古風,對唐詩的成熟頗具貢獻。 3). 整體風格雖在內涵與情境方面顯出骨氣而有格調,然而在語言文辭方面,仍不免受到當時文風影響,而沿襲了華靡之氣。參見課本王勃舉詩。
  • 2:08:20 162.
    3. 例一:駱賓王〈在獄詠蟬〉 西陸蟬聲唱,南冠客思侵。 那堪玄鬢影,來對白頭吟。 露重飛難進,風多響易沈。 無人信高潔,誰為表予心?
  • 2:08:21 163.
    4. 例二:王勃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〉 城闕輔三秦,風煙望五津。 與君離別意,同是宦遊人。 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 無為在歧路,兒女共沾巾。
  • 2:08:21 164.
    (三)、陳子昂之「復古」主張,附張九齡陳子昂,字伯玉,  為初唐發論反對六朝華靡詩風的第一人。2. 詩歌主張: 恢復漢魏風骨──重風骨、興寄
  • 2:08:30 165.
    1). 〈修竹篇序〉:「文章道弊五百年矣!漢魏風骨,晉宋莫傳,然而文獻有可徵者。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,采麗競繁而興寄都絕,每以永嘆,竊思古人,常恐逶迤頹靡,風雅不做,以耿耿也。一昨於解三(東方虯)處,見明公詠孤桐篇,骨氣端翔,音情頓挫,光英朗練,有金石聲。遂用洗心飾視,發揮幽鬱。不圖正始之音,復睹於茲,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。」
  • 2:08:31 166.
    2). 陳子昂復古主張乃藉復古以革新,主張以 建安、正始之風骨、興寄,取代晉宋齊梁 以來「采麗競繁」的風尚。 建安=「風骨」(剛健的現實內容) +「興寄」(有感而作,重託喻、有寄託) 上承風雅傳統。 3). 其主張更明確地指向言志述懷的創作內容,終於為唐詩擺脫南朝綺麗風格找到一條目標,其擺脫齊梁詩風的創作上,也取得超越「四傑」的成績。
  • 2:08:38 167.
    3. 創作寄寓個人懷抱(指陳時政,慷慨悲歌) 如〈感遇〉十九首乃繼承阮籍〈詠懷〉詩的傳統,寄寓懷抱,抒發幽憤。但與阮籍不同者,在於其詩作中相當明顯地指陳時政、諷喻現實,可以算是盛唐以後杜甫、白居易等社會政治諷喻詩的先導。4. 張九齡詩風較接近陳子昂,部分詩歌則具有臺閣之氣。
  • 2:08:43 168.
    2). 陳子昂復古主張乃藉復古以革新,主張以 建安、正始之風骨、興寄,取代晉宋齊梁 以來「采麗競繁」的風尚。 建安=「風骨」(剛健的現實內容) +「興寄」(有感而作,重託喻、有寄託) 上承風雅傳統。 3). 其主張更明確地指向言志述懷的創作內容,終於為唐詩擺脫南朝綺麗風格找到一條目標,其擺脫齊梁詩風的創作上,也取得超越「四傑」的成績。
  • 2:08:46 169.
    3. 創作寄寓個人懷抱(指陳時政,慷慨悲歌) 如〈感遇〉十九首乃繼承阮籍〈詠懷〉詩的傳統,寄寓懷抱,抒發幽憤。但與阮籍不同者,在於其詩作中相當明顯地指陳時政、諷喻現實,可以算是盛唐以後杜甫、白居易等社會政治諷喻詩的先導。4. 張九齡詩風較接近陳子昂,部分詩歌則具有臺閣之氣。
  • 索引
  • 筆記
  • 討論
  • 全螢幕
文學史1120508
長度: 2:10:41, 瀏覽: 414, 最近修訂: 2023-05-08
    • 00:00 1.
      index 1
    • 02:28 2.
      江淹雜體詩三十首詩題舉例
    • 08:08 3.
      三、吳均1. 文體清拔有古氣。2. 〈與顧章書〉、〈與宋元思書〉、〈與施從事書〉均為極妙山水小品。四、何遜、陰鏗1. 杜甫〈解悶〉十二首絕句之七:「孰知二謝將能事,頗學陰、何苦用心。」2. 陰、何並稱,然許多詩評家以何優於陰。3. 二人成就在於運用聲律,試為新體。
    • 09:39 4.
      陰鏗《新成安樂宮》 新宮實壯哉,雲裡望樓臺。 一一丨丨一 一丨丨一一 迢遞翔鵾仰,連翩賀燕來。 一丨一一丨 一一丨丨一重櫚寒霧宿,丹井夏蓮開。 一一一丨丨 一丨丨一一 砌石披新錦,梁花畫早梅。丨丨一一丨 一一丨丨一 欲知安樂盛,歌管雜塵埃。 丨一一丨丨 一丨丨一一
    • 10:17 5.
      五、徐陵 (一)、文學成就1. 宮體詩代表作家。2. 父子詩文並享盛名,其父徐摛與徐陵,與庾肩吾及肩吾子庾信並稱,文並綺艷,世號「徐庾體」。3. 〈玉臺新詠序〉為徐庾體典型,也是南朝唯美駢文之代表。4. 詩頗採民間樂府之辭語,有些平仄已合律詩要求。
    • 13:08 6.
      (二)、《玉臺新詠》1. 徐陵編。2. 編著時間有梁、陳之說,但仍以梁大通年間為較適當。3. 編著目的兩二說:1). 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──溯源漢魏之女性和愛情題材作品,以建立一個艷詩的系統,抬高宮體詩體之地位,為宮體詩之存在提供合理依據。2). 為了婦女讀者閱讀而編的女性詩選。4. 特點: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
    • 19:07 7.
      五、徐陵1. 宮體詩代表作家。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2. 《玉臺新詠》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3. 父子詩文並享盛名,其父徐摛與徐陵,與庾肩吾及肩吾子庾信並稱,文並綺艷,世號「徐庾體」。4. 〈玉臺新詠序〉為徐庾體典型,也是南朝唯美駢文之代表。5. 詩頗採民間樂府之辭語,有些平仄已合律詩要求。
    • 19:11 8.
      (二)、《玉臺新詠》1. 徐陵編。2. 編著時間有梁、陳之說,但仍以梁大通年間為較適當。3. 編著目的兩二說:1). 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──溯源漢魏之女性和愛情題材作品,以建立一個艷詩的系統,抬高宮體詩體之地位,為宮體詩之存在提供合理依據。2). 為了婦女讀者閱讀而編的女性詩選。4. 特點: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
    • 20:16 9.
      五、徐陵1. 宮體詩代表作家。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2. 《玉臺新詠》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3. 父子詩文並享盛名,其父徐摛與徐陵,與庾肩吾及肩吾子庾信並稱,文並綺艷,世號「徐庾體」。4. 〈玉臺新詠序〉為徐庾體典型,也是南朝唯美駢文之代表。5. 詩頗採民間樂府之辭語,有些平仄已合律詩要求。
    • 20:56 10.
      南朝詩歌流變
    • 20:57 11.
      五、徐陵1. 宮體詩代表作家。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2. 《玉臺新詠》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3. 父子詩文並享盛名,其父徐摛與徐陵,與庾肩吾及肩吾子庾信並稱,文並綺艷,世號「徐庾體」。4. 〈玉臺新詠序〉為徐庾體典型,也是南朝唯美駢文之代表。5. 詩頗採民間樂府之辭語,有些平仄已合律詩要求。
    • 21:06 12.
      南朝詩歌流變
    • 21:11 13.
      Slide 53
    • 21:44 14.
      Slide 54
    • 23:40 15.
      Slide 55
    • 23:48 16.
      Slide 56
    • 25:01 17.
      Slide 57
    • 26:11 18.
      ** after 第十二講 南朝詩人.ppt
    • 26:40 19.
      Slide 57
    • 26:46 20.
      Slide 58
    • 26:51 21.
      ** after 第十二講 南朝詩人.ppt
    • 27:00 22.
      Slide 57
    • 27:04 23.
      ** after 第十二講 南朝詩人.ppt
    • 27:16 24.
      Slide 57
    • 27:29 25.
      Slide 56
    • 27:30 26.
      Slide 55
    • 27:30 27.
      Slide 54
    • 27:31 28.
      Slide 53
    • 27:31 29.
      南朝詩歌流變
    • 27:32 30.
      五、徐陵1. 宮體詩代表作家。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2. 《玉臺新詠》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3. 父子詩文並享盛名,其父徐摛與徐陵,與庾肩吾及肩吾子庾信並稱,文並綺艷,世號「徐庾體」。4. 〈玉臺新詠序〉為徐庾體典型,也是南朝唯美駢文之代表。5. 詩頗採民間樂府之辭語,有些平仄已合律詩要求。
    • 27:35 31.
      (二)、《玉臺新詠》1. 徐陵編。2. 編著時間有梁、陳之說,但仍以梁大通年間為較適當。3. 編著目的兩二說:1). 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──溯源漢魏之女性和愛情題材作品,以建立一個艷詩的系統,抬高宮體詩體之地位,為宮體詩之存在提供合理依據。2). 為了婦女讀者閱讀而編的女性詩選。4. 特點: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
    • 28:49 32.
      五、徐陵1. 宮體詩代表作家。因為宮體較局限於婦女艷情窠臼,故受蕭綱之命,作《玉臺新詠》「以大其(宮體)體」。2. 《玉臺新詠》錄漢至梁詩,以清新流利為主,間錄民間歌謠,較《文選》所收詩歌生動活潑。3. 父子詩文並享盛名,其父徐摛與徐陵,與庾肩吾及肩吾子庾信並稱,文並綺艷,世號「徐庾體」。4. 〈玉臺新詠序〉為徐庾體典型,也是南朝唯美駢文之代表。5. 詩頗採民間樂府之辭語,有些平仄已合律詩要求。
    • 28:50 33.
      南朝詩歌流變
    • 28:50 34.
      Slide 53
    • 28:51 35.
      Slide 54
    • 28:51 36.
      Slide 55
    • 28:52 37.
      Slide 56
    • 28:52 38.
      Slide 57
    • 29:09 39.
      Slide 58
    • 31:56 40.
      ** after 第十二講 南朝詩人.ppt
    • 32:04 41.
      第十三講 北朝文學
    • 32:07 42.
      壹、北朝文學概況一、北朝文風及特質 (一)、陽剛之氣1. 《隋書.文學傳序》:「江左宮商發越,貴於清綺;河朔(黃河以北)詞義貞剛,重乎氣質。氣質則理勝其詞,清綺則文過其意。理深者使於時用,文華者宜於詠歌。此其南北詞人得失之大較也。」 北朝:內容充實,文辭質樸,有陽剛之氣。 南朝:唯美文學,重視辭藻,較為清綺婉媚。※南北差異的形成。
    • 33:21 43.
      ** after 第十三講 北朝詩人.ppt
    • 33:45 44.
      唐詩緒說
    • 34:07 45.
      明.胡應麟:《詩藪外編》卷三: 甚矣詩之盛於唐也。 其體則三四五言,六七雜言,樂府歌行,近體絕句,靡不備矣。 其格則高卑遠近,濃淡淺深,巨細精靈,巧拙強弱,靡弗具矣。 其調則飄逸渾雄,沈深博大,綺麗幽閒,新奇猥瑣,靡弗屆矣。 其人則帝王將相,朝士布衣,童子婦人,緇衣羽客,靡弗預矣。」
    • 34:08 46.
      一、政治、社會背景
    • 34:09 47.
      科舉制度
    • 34:10 48.
      5. 進士科:1). 初唐:考「策文」。2). 高宗後期、武則天實際掌政後:試帖經、雜文、策文三場,每場定去留。(中唐後順序改為詩賦、帖經、策文)3). 雜文:《登科記考》卷一「永隆二年」條:「按雜文兩首,謂箴銘論表之類,開元間始以賦居其一,或以詩居其一,亦有全用詩賦者,非定制也。雜文之專用詩賦,當在天寶之間。」
    • 34:10 49.
      帖經 《通典.選舉三》:「帖經者,以所習經,掩其兩端,中間開唯一行,裁紙為帖。凡帖三字,隨時增損,可否不一,或得四、得五、得六者為通。」《舊唐書.文宗紀下》:「其進士舉宜先試帖經,並略問大義,取經義精通者放及第。」
    • 34:11 50.
      傅璇琮:《唐代科舉與文學》頁179: 以詩賦作為進士考試的固定格局,是在唐代立國一百餘年以後。而在這以前,唐詩已經經歷了婉麗清新、婀娜多姿的初唐階段,正以璀燦奪目的光彩,步入盛唐的康莊大道。……應當說,進士科在八世紀初開始採用考試詩賦的方式,到天寶時以詩賦取士成為固定的格局,正是詩歌的發展繁榮對當時社會生活產生廣泛影響的結果。
    • 34:12 51.
      行卷與干謁漫遊風氣
    • 34:12 52.
      二、時代思潮
    • 34:12 53.
      (一)、開放的精神與多元文化的吸納(二)、儒、釋、道並存1. 在政治上意圖恢復儒家的政教傳統,力求以「復古」達到文化理想。 強調文學的教化功能和比興寄託。 作品流露建功立業的抱負,憂國憂民的情懷。2. 佛教及道教亦對詩歌題材、文學理論和詩歌意境等方面,提供了極遠的影響。
    • 34:13 54.
      (三)、任俠精神 李唐立國本雜有不少胡人文化,初唐以來亦有不少英雄俠客躋身高位,加上當時士人充滿建功立名的幻想,故推崇英雄俠客,甚至不少詩人即以任俠自許或見稱當世。任俠精神不但提供邊塞詩,也為唐詩提供了昂揚豪邁的風格,更是唐人傳奇的重要主題。
    • 34:13 55.
      (四)、詩歌本身的發展詩歌形式:五七言詩、律詩、絕句體在唐代以前都已初具雛形。2. 題材內容:唐詩多繼承前人已形成的題材,如詠史、詠懷、玄言、遊仙、田園、山水、離情相思、詠物、艷情、宮廷遊宴、邊塞軍旅等,在魏晉南北朝皆已形成傳統,至唐代乃在這些題材上發展。3. 技巧風格:唐詩既繼承了前化傳統,亦有所創新,既講文采、重聲律,但亦能遠溯〈國風〉、〈離騷〉,近取建安風骨和太康以來的麗辭。
    • 34:14 56.
      貳、唐詩的分期
    • 34:14 57.
      (一)、定義「四唐」說:初唐、盛唐、中唐、晚唐四個時期。1. 初唐:西元618-712,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太極元年。2. 盛唐:西元713-765,唐玄宗開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。3. 中唐:西元766-835,唐代宗大曆元年至文宗太和九年。4. 晚唐:西元836-906,文宗開成元年至昭宣帝天祐三年。(進入大中時期)*安祿山之亂(755-763)
    • 34:14 58.
      (二)、「四唐」說的形成1. 北宋.楊時:《龜山先生語錄》卷二: 「詩之變至唐而止。元和之詩極盛。詩有盛唐、中唐、晚唐,五代陋矣。」2. 南宋.嚴羽:《滄浪詩話.詩辨》: 「以時而論,則有……唐初體(唐初猶襲陳隋之體)、盛唐體(景雲710-711以後,開元、天寶諸公之詩)、大歷體(大歷十才子之詩)、元和體(元、白諸公之詩)、晚唐體。」3. 宋元之交的方回:《瀛奎律髓》卷十: 「予選詩以老杜為主。老杜同時人皆盛唐之作,亦取之。中唐則大歷以後,元和以前,亦取之。晚唐詩人,賈島開一別派,姚合繼之,沿而下亦非無作
    • 34:15 59.
      (一)、定義「四唐」說:初唐、盛唐、中唐、晚唐四個時期。1. 初唐:西元618-712,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太極元年。2. 盛唐:西元713-765,唐玄宗開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。3. 中唐:西元766-835,唐代宗大曆元年至文宗太和九年。4. 晚唐:西元836-906,文宗開成元年至昭宣帝天祐三年。(進入大中時期)*安祿山之亂(755-763)
    • 34:15 60.
      貳、唐詩的分期
    • 34:16 61.
      (四)、詩歌本身的發展詩歌形式:五七言詩、律詩、絕句體在唐代以前都已初具雛形。2. 題材內容:唐詩多繼承前人已形成的題材,如詠史、詠懷、玄言、遊仙、田園、山水、離情相思、詠物、艷情、宮廷遊宴、邊塞軍旅等,在魏晉南北朝皆已形成傳統,至唐代乃在這些題材上發展。3. 技巧風格:唐詩既繼承了前化傳統,亦有所創新,既講文采、重聲律,但亦能遠溯〈國風〉、〈離騷〉,近取建安風骨和太康以來的麗辭。
    • 34:17 62.
      (三)、任俠精神 李唐立國本雜有不少胡人文化,初唐以來亦有不少英雄俠客躋身高位,加上當時士人充滿建功立名的幻想,故推崇英雄俠客,甚至不少詩人即以任俠自許或見稱當世。任俠精神不但提供邊塞詩,也為唐詩提供了昂揚豪邁的風格,更是唐人傳奇的重要主題。
    • 34:17 63.
      (一)、開放的精神與多元文化的吸納(二)、儒、釋、道並存1. 在政治上意圖恢復儒家的政教傳統,力求以「復古」達到文化理想。 強調文學的教化功能和比興寄託。 作品流露建功立業的抱負,憂國憂民的情懷。2. 佛教及道教亦對詩歌題材、文學理論和詩歌意境等方面,提供了極遠的影響。
    • 34:18 64.
      ** after 唐詩緒說.ppt
    • 34:24 65.
      明.胡應麟:《詩藪外編》卷三: 甚矣詩之盛於唐也。 其體則三四五言,六七雜言,樂府歌行,近體絕句,靡不備矣。 其格則高卑遠近,濃淡淺深,巨細精靈,巧拙強弱,靡弗具矣。 其調則飄逸渾雄,沈深博大,綺麗幽閒,新奇猥瑣,靡弗屆矣。 其人則帝王將相,朝士布衣,童子婦人,緇衣羽客,靡弗預矣。」
    • 37:55 66.
      一、政治、社會背景
    • 41:02 67.
      科舉制度
    • 43:57 68.
      5. 進士科:1). 初唐:考「策文」。2). 高宗後期、武則天實際掌政後:試帖經、雜文、策文三場,每場定去留。(中唐後順序改為詩賦、帖經、策文)3). 雜文:《登科記考》卷一「永隆二年」條:「按雜文兩首,謂箴銘論表之類,開元間始以賦居其一,或以詩居其一,亦有全用詩賦者,非定制也。雜文之專用詩賦,當在天寶之間。」
    • 48:54 69.
      帖經 《通典.選舉三》:「帖經者,以所習經,掩其兩端,中間開唯一行,裁紙為帖。凡帖三字,隨時增損,可否不一,或得四、得五、得六者為通。」《舊唐書.文宗紀下》:「其進士舉宜先試帖經,並略問大義,取經義精通者放及第。」
    • 49:22 70.
      傅璇琮:《唐代科舉與文學》頁179: 以詩賦作為進士考試的固定格局,是在唐代立國一百餘年以後。而在這以前,唐詩已經經歷了婉麗清新、婀娜多姿的初唐階段,正以璀燦奪目的光彩,步入盛唐的康莊大道。……應當說,進士科在八世紀初開始採用考試詩賦的方式,到天寶時以詩賦取士成為固定的格局,正是詩歌的發展繁榮對當時社會生活產生廣泛影響的結果。
    • 50:13 71.
      行卷與干謁漫遊風氣
    • 51:36 72.
      二、時代思潮
    • 51:38 73.
      (一)、開放的精神與多元文化的吸納(二)、儒、釋、道並存1. 在政治上意圖恢復儒家的政教傳統,力求以「復古」達到文化理想。 強調文學的教化功能和比興寄託。 作品流露建功立業的抱負,憂國憂民的情懷。2. 佛教及道教亦對詩歌題材、文學理論和詩歌意境等方面,提供了極遠的影響。
    • 55:24 74.
      (三)、任俠精神 李唐立國本雜有不少胡人文化,初唐以來亦有不少英雄俠客躋身高位,加上當時士人充滿建功立名的幻想,故推崇英雄俠客,甚至不少詩人即以任俠自許或見稱當世。任俠精神不但提供邊塞詩,也為唐詩提供了昂揚豪邁的風格,更是唐人傳奇的重要主題。
    • 56:37 75.
      (四)、詩歌本身的發展詩歌形式:五七言詩、律詩、絕句體在唐代以前都已初具雛形。2. 題材內容:唐詩多繼承前人已形成的題材,如詠史、詠懷、玄言、遊仙、田園、山水、離情相思、詠物、艷情、宮廷遊宴、邊塞軍旅等,在魏晉南北朝皆已形成傳統,至唐代乃在這些題材上發展。3. 技巧風格:唐詩既繼承了前化傳統,亦有所創新,既講文采、重聲律,但亦能遠溯〈國風〉、〈離騷〉,近取建安風骨和太康以來的麗辭。
    • 57:39 76.
      貳、唐詩的分期
    • 57:52 77.
      index 2
    • 58:53 78.
      (二)、「四唐」說的形成1. 北宋.楊時:《龜山先生語錄》卷二: 「詩之變至唐而止。元和之詩極盛。詩有盛唐、中唐、晚唐,五代陋矣。」2. 南宋.嚴羽:《滄浪詩話.詩辨》: 「以時而論,則有……唐初體(唐初猶襲陳隋之體)、盛唐體(景雲710-711以後,開元、天寶諸公之詩)、大歷體(大歷十才子之詩)、元和體(元、白諸公之詩)、晚唐體。」3. 宋元之交的方回:《瀛奎律髓》卷十: 「予選詩以老杜為主。老杜同時人皆盛唐之作,亦取之。中唐則大歷以後,元和以前,亦取之。晚唐詩人,賈島開一別派,姚合繼之,沿而下亦非無作
    • 1:01:44 79.
      4. 元.楊士弘《唐音》卷首:「四唐說」正式成立。 「自武德至天寶末六十五人,為唐初、盛唐詩。……自天寶至元和間四十八人,為中唐詩。……自元和至唐末四十九人,為晚唐詩。」5. 明.高棅《唐詩品滙.五言詩敘目》:唐詩分期圓熟。 「唐詩之變,漸矣!隋代以還,一變而為初唐,貞觀、垂拱之詩是也;再變而為盛唐,開元、天寶之詩是也;三變而為中唐,大歷、貞元之詩是也;四變而為晚唐,元和以後之詩是也。」
    • 1:03:02 80.
      二、以安史之亂為分期三、其他不同的分期1. 蘇雪林《唐詩概論》:1). 唐初宮體詩;2).「四傑」至盛唐的浪漫思潮;3). 杜甫至元和年間的寫實思潮;4). 李商隱以後的唯美思潮;5). 唐末詩壇。2. 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編《唐詩選.前言》:1). 唐初;2). 「四傑」至開元前;3). 開元初至安始之亂前;4). 安史之亂爆發至大歷初;5). 大歷初至貞元中;6). 貞元中至大和初;7). 大和初至大中初;8). 大中以後至唐末。※以上幾種分期過於瑣碎,不如「四唐」說取得較大的共識,一般文學史多採「
    • 1:04:07 81.
      ** after 唐詩緒說.ppt
    • 1:04:21 82.
      第十五講 初唐詩
    • 1:04:25 83.
      壹、初唐詩壇概況※初唐: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太極元年,西元618-712。詩風: 前期:高祖到太宗貞觀前後 後期:武后時期。※初唐詩歌先沿續了齊梁時代的綺靡文風,並從而自覺地總結並革新此文風並漸漸確立學習建安詩歌、批判齊梁文風的主流思想,最後在盛唐形成了結合建安風骨和齊梁詞采,文質兼備的理想風貌。
    • 1:07:32 84.
      ※對於綺靡文風的批評,早在西魏、北周時期就開始出現了。但主張過於落伍守舊,否定詩歌本身的價值和文學之美感,也無法形成真正的文學革新力量。1). 魏相宇文泰命蘇綽仿照《尚書》作〈大誥〉,又令「自今文章皆依此體」(《資治通鑑》卷一五九)2). 隋文帝下詔排斥輕浮華偽文風,李諤上疏批評「江左齊梁」的弊病在於內容上「不出月露之形」、「唯是風雲之狀」,形式上「競一韻之奇,爭一字之巧」(《隋書‧李諤傳》)。
    • 1:11:15 85.
      一、高祖到太宗貞觀前後 (一)、宮廷詩主掌的詩壇 (二)、龍朔(高宗年號)詩風:     以「上官體」為主 (三)、宮廷之外
    • 1:12:22 86.
      (一)、宮廷詩主掌的詩壇1. 時間:高祖(618-626)、太宗(650-684)約四十年,以貞觀年間為主要的文學活動時間。2. 本期主要沿續齊梁以來的宮廷詩風,以宮廷遊宴、君臣唱和為主。題材內容趨向雅正,「宮體」等較「浮艷」的題材雖仍有創作,但已大為減少。 格局較寛廣,氣勢較宏大。
    • 1:13:27 87.
      唐太宗〈採芙蓉〉
    • 1:13:42 88.
      (二)、龍朔(高宗年號)詩風:    以「上官體」為主1. 高宗李治(650-684)更愛好文學,新一代宮廷詩人崛起,以上官儀最受重視。 2. 上官儀,字游韶。早年參與宮廷遊宴,頗受太宗賞識,高宗即位後,更受恩寵。3. 「上官體」:上官儀詩風「文辭綺錯,意趣婉媚」,上承梁陳詩風,為當時仿效的對象,故稱之。
    • 1:17:03 89.
      4. 上官儀為從事詩句對偶方法分類之第一人,提倡「六對」、「八對」之說,歸納對偶的方式,使學者易遵循,對律詩之完成有催生作用。5. 上官儀〈早春桂林殿應詔〉 步輦出披香,清歌臨太液。 曉樹流鶯滿,春堤芳草積。 風光翻露文,雪華上空碧。 花蝶來未已,山光暖將夕。
    • 1:23:18 90.
      (三)、宮廷詩風之外1. 當時雖以宮廷詩風為主,不過宮廷詩人於非宮廷場合時,其創作亦及於羈旅行役或自抒懷抱之作。 1). 唐太宗〈遼東山夜臨秋詩〉:煙生遙岸隱,月落半崖陰。連山驚鳥亂,隔岫斷猿吟。
    • 1:23:35 91.
      2). 李百藥〈秋晚登古城〉:日落征途遠,悵然臨古城。頹墉寒雀集,荒堞晚鳥驚。蕭森灌木上,迢遞孤煙生。霞景煥餘照,露氣澄晚晴。秋風轉搖落,此志安可平。
    • 1:23:52 92.
      (三)、宮廷詩風之外1. 當時雖以宮廷詩風為主,不過宮廷詩人於非宮廷場合時,其創作亦及於羈旅行役或自抒懷抱之作。 1). 唐太宗〈遼東山夜臨秋詩〉:煙生遙岸隱,月落半崖陰。連山驚鳥亂,隔岫斷猿吟。
    • 1:23:54 93.
      4. 上官儀為從事詩句對偶方法分類之第一人,提倡「六對」、「八對」之說,歸納對偶的方式,使學者易遵循,對律詩之完成有催生作用。5. 上官儀〈早春桂林殿應詔〉 步輦出披香,清歌臨太液。 曉樹流鶯滿,春堤芳草積。 風光翻露文,雪華上空碧。 花蝶來未已,山光暖將夕。
    • 1:23:55 94.
      (二)、龍朔(高宗年號)詩風:    以「上官體」為主1. 高宗李治(650-684)更愛好文學,新一代宮廷詩人崛起,以上官儀最受重視。 2. 上官儀,字游韶。早年參與宮廷遊宴,頗受太宗賞識,高宗即位後,更受恩寵。3. 「上官體」:上官儀詩風「文辭綺錯,意趣婉媚」,上承梁陳詩風,為當時仿效的對象,故稱之。
    • 1:23:55 95.
      唐太宗〈採芙蓉〉
    • 1:23:57 96.
      ** after 第十五講 初唐詩.ppt
    • 1:24:05 97.
      2. 在野詩人王績 1). 字無功,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,好易、老、莊,自號東臯子。 2). 詩歌除宮體三首採蕭綱手法外,其餘均與陶淵明詩風相似,但有些兼採律體,可見其亦為齊梁以來律體形成過程中的一員。
    • 1:25:09 98.
      3). 〈野望〉 薄暮東皐望,徒倚欲何依? 樹樹皆秋色,山山唯落暉。 牧人驅犢返,獵馬帶禽歸。 相顧無相識,長歌懷采薇。
    • 1:25:12 99.
      二、武后時期 (一)、庶族詩人大量產生 (二)、「四傑」的革新 (三)、陳子昂之「復古」主張,附張九齡 (四)、沈佺期、宋之問的聲律 (五)、文章四友 (六)、劉希夷、張若虛 (七)、王梵志、寒山、拾得
    • 1:25:24 100.
      (一)、庶族詩人大量產生1. 時間:自高宗後期至武后參政,下及中宗、睿宗時期。為唐代社會結構巨變時期,亦為唐詩形成的重要關鍵期。2. 武后為了鞏固政權,削弱皇戚、世家大族勢力,故廣開科舉仕途大門,使社會中下層文人士子得以參與政治,不但收到廣納人才之效果,並且增加社會結構階層的流動性,並且使得庶族寒士充滿建功立業之熱誠,也開啟了不同的詩風。
    • 1:30:43 101.
      (二)、「四傑」的革新1. 初唐四傑: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。 1). 王勃:  字子安,善文辭,恃才傲物,英年早逝。  詩歌以五律五絕為多,平仄已和諧。 2). 楊炯:  亦恃才傲物,其文可與王勃比肩,詩則遜 於王勃。詩以五律五古為多。
    • 1:30:48 102.
      index 3
    • 1:32:09 103.
      3). 盧照鄰: 字昇之,自號幽憂子,詩文多悲苦之音,然而修辭較華麗,故風骨未遒。以七言歌行突出。 4). 駱賓王: 為人頗有豪俠之氣,尤妙五言詩,〈帝京篇〉為近六百字之五七言長詩,與〈疇昔篇〉均為誇展才學之作,當時以為絕唱。
    • 1:32:48 104.
      2. 「四傑」代表庶族寒門中具有才華的年輕人,渴望躋身上層,滿懷壯志。 1). 反對當時「上官體」「氣骨都盡、剛健不聞」駢儷文風。提倡文學要有剛健的氣勢和激越的感情,指出詩歌復興在於「氣骨」這一個核心問題,為唐代文學改革的先鋒。 不過他們標舉儒家以六經為本的原則,將綺麗文風的歷史根源歸於屈、宋和建安文人,沒有把「氣骨」和 建安詩連繫起來,在理論上仍有局限,與北周、隋的復古主張和偏見有相承之處。
    • 1:34:53 105.
      2). 從宮廷應酬、歌頌之作,轉為抒發自我的情思和壯志、感概,故題材內容擴大,體裁形式亦多樣化,包括歌行、樂府、近體、古風,對唐詩的成熟頗具貢獻。 3). 整體風格雖在內涵與情境方面顯出骨氣而有格調,然而在語言文辭方面,仍不免受到當時文風影響,而沿襲了華靡之氣。參見課本王勃舉詩。
    • 1:36:01 106.
      2. 「四傑」代表庶族寒門中具有才華的年輕人,渴望躋身上層,滿懷壯志。 1). 反對當時「上官體」「氣骨都盡、剛健不聞」駢儷文風。提倡文學要有剛健的氣勢和激越的感情,指出詩歌復興在於「氣骨」這一個核心問題,為唐代文學改革的先鋒。 不過他們標舉儒家以六經為本的原則,將綺麗文風的歷史根源歸於屈、宋和建安文人,沒有把「氣骨」和 建安詩連繫起來,在理論上仍有局限,與北周、隋的復古主張和偏見有相承之處。
    • 1:36:02 107.
      3). 盧照鄰: 字昇之,自號幽憂子,詩文多悲苦之音,然而修辭較華麗,故風骨未遒。以七言歌行突出。 4). 駱賓王: 為人頗有豪俠之氣,尤妙五言詩,〈帝京篇〉為近六百字之五七言長詩,與〈疇昔篇〉均為誇展才學之作,當時以為絕唱。
    • 1:36:09 108.
      2. 「四傑」代表庶族寒門中具有才華的年輕人,渴望躋身上層,滿懷壯志。 1). 反對當時「上官體」「氣骨都盡、剛健不聞」駢儷文風。提倡文學要有剛健的氣勢和激越的感情,指出詩歌復興在於「氣骨」這一個核心問題,為唐代文學改革的先鋒。 不過他們標舉儒家以六經為本的原則,將綺麗文風的歷史根源歸於屈、宋和建安文人,沒有把「氣骨」和 建安詩連繫起來,在理論上仍有局限,與北周、隋的復古主張和偏見有相承之處。
    • 1:36:12 109.
      2). 從宮廷應酬、歌頌之作,轉為抒發自我的情思和壯志、感概,故題材內容擴大,體裁形式亦多樣化,包括歌行、樂府、近體、古風,對唐詩的成熟頗具貢獻。 3). 整體風格雖在內涵與情境方面顯出骨氣而有格調,然而在語言文辭方面,仍不免受到當時文風影響,而沿襲了華靡之氣。參見課本王勃舉詩。
    • 1:36:19 110.
      3. 例一:駱賓王〈在獄詠蟬〉 西陸蟬聲唱,南冠客思侵。 那堪玄鬢影,來對白頭吟。 露重飛難進,風多響易沈。 無人信高潔,誰為表予心?
    • 1:36:47 111.
      4. 例二:王勃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〉 城闕輔三秦,風煙望五津。 與君離別意,同是宦遊人。 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 無為在歧路,兒女共沾巾。
    • 1:37:13 112.
      (三)、陳子昂之「復古」主張,附張九齡陳子昂,字伯玉,  為初唐發論反對六朝華靡詩風的第一人。2. 詩歌主張: 恢復漢魏風骨──重風骨、興寄
    • 1:38:15 113.
      1). 〈修竹篇序〉:「文章道弊五百年矣!漢魏風骨,晉宋莫傳,然而文獻有可徵者。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,采麗競繁而興寄都絕,每以永嘆,竊思古人,常恐逶迤頹靡,風雅不做,以耿耿也。一昨於解三(東方虯)處,見明公詠孤桐篇,骨氣端翔,音情頓挫,光英朗練,有金石聲。遂用洗心飾視,發揮幽鬱。不圖正始之音,復睹於茲,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。」
    • 1:40:57 114.
      2). 陳子昂復古主張乃藉復古以革新,主張以 建安、正始之風骨、興寄,取代晉未齊梁 以來「采麗競繁」的風尚。 建安=「風骨」(剛健的現實內容) +「興寄」(有感而作,重託喻、有寄託) 上承風雅傳統。 3). 其主張更明確地指向言志述懷的創作內容,終於為唐詩擺脫南朝綺麗風格找到一條目標,其擺脫齊梁詩風的創作上,也取得超越「四傑」的成績。
    • 1:41:54 115.
      ** after 第十五講 初唐詩.ppt
    • 1:42:13 116.
      2). 陳子昂復古主張乃藉復古以革新,主張以 建安、正始之風骨、興寄,取代晉宋齊梁 以來「采麗競繁」的風尚。 建安=「風骨」(剛健的現實內容) +「興寄」(有感而作,重託喻、有寄託) 上承風雅傳統。 3). 其主張更明確地指向言志述懷的創作內容,終於為唐詩擺脫南朝綺麗風格找到一條目標,其擺脫齊梁詩風的創作上,也取得超越「四傑」的成績。
    • 1:47:41 117.
      3. 創作寄寓個人懷抱(指陳時政,慷慨悲歌) 如〈感遇〉十九首乃繼承阮籍〈詠懷〉詩的傳統,寄寓懷抱,抒發幽憤。但與阮籍不同者,在於其詩作中相當明顯地指陳時政、諷喻現實,可以算是盛唐以後杜甫、白居易等社會政治諷喻詩的先導。4. 張九齡詩風較接近陳子昂,部分詩歌則具有臺閣之氣。
    • 1:49:19 118.
      (四)、沈佺期、宋之問的聲律1. 律詩格律的嘗試: 1). 始於齊梁,由沈約、謝朓而至陰鏗、何遜,而至徐陵、庾信,而上官儀,成熟之機運日益接近。 2). 初唐四傑亦不少平仄和諧之作,然比例仍算少數。 3). 沈、宋承此基礎,遂完成格律,其作品平仄和諧者占八九成。2. 五律首先完成,七律、絕句繼之。(按,絕句醞釀可上溯六朝甚至漢魏,但其格律基礎仍在律詩,故絕句因律詩格律之完成而固定。)
    • 1:51:44 119.
      3. 沈佺期長於七言,宋之問長於五言。4. 沈佺期〈古意呈補闕喬知之〉  盧家少婦鬱金堂,海燕雙棲玳瑁梁。 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九月寒砧催木葉,十年征戌憶遼陽。 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 白狼河北音書斷,丹鳯城南秋夜長。 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  誰謂含愁獨不見,更教明月照流黃。  平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  (第五句失黏)
    • 1:56:53 120.
      宋之問〈登總持寺閣〉  梵宇出三天,登臨望八川。 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  開襟坐霄漢,揮手拂雲煙。 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 函谷青山外,昆明落日邊。 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 東京楊柳陌,少別已經年。 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 (第三句犯孤平)
    • 1:57:26 121.
      (五)、文章四友1. 杜審言、李嶠、崔融、蘇味道。2. 與沈宋同時,同為宮廷詩人,文學一方面承繼梁、陳詩風,一方面為沈、宋律體之主要推動者。(六)、劉希夷、張若虛 詩歌成就一為運用聲律於樂府,再為化五言樂府為七言,故其樂府音節轉美,篇幅轉長。
    • 1:58:07 122.
      (七)、王梵志、寒山、拾得王梵志:信佛而能詩,其詩多以淺俗語言寫成,大部份似偈語。2. 寒山、拾得詩有二類,一類繼承王梵志,如同偈語,一類寫山中景物及生活情趣,頗具情韻意境。
    • 1:59:29 123.
      盛唐.張旭草書
    • 1:59:33 124.
      Slide 31
    • 2:00:09 125.
      Slide 32
    • 2:00:12 126.
      試寫申論題
    • 2:01:55 127.
      ** after 第十五講 初唐詩.ppt
    • 2:03:59 128.
      試寫申論題
    • 2:04:33 129.
      ** after 第十五講 初唐詩.ppt
    • 2:04:47 130.
      (一)、宮廷詩主掌的詩壇1. 時間:高祖(618-626)、太宗(650-684)約四十年,以貞觀年間為主要的文學活動時間。2. 本期主要沿續齊梁以來的宮廷詩風,以宮廷遊宴、君臣唱和為主。題材內容趨向雅正,「宮體」等較「浮艷」的題材雖仍有創作,但已大為減少。 格局較寛廣,氣勢較宏大。
    • 2:05:06 131.
      唐太宗〈採芙蓉〉
    • 2:05:07 132.
      (二)、龍朔(高宗年號)詩風:    以「上官體」為主1. 高宗李治(650-684)更愛好文學,新一代宮廷詩人崛起,以上官儀最受重視。 2. 上官儀,字游韶。早年參與宮廷遊宴,頗受太宗賞識,高宗即位後,更受恩寵。3. 「上官體」:上官儀詩風「文辭綺錯,意趣婉媚」,上承梁陳詩風,為當時仿效的對象,故稱之。
    • 2:05:29 133.
      4. 上官儀為從事詩句對偶方法分類之第一人,提倡「六對」、「八對」之說,歸納對偶的方式,使學者易遵循,對律詩之完成有催生作用。5. 上官儀〈早春桂林殿應詔〉 步輦出披香,清歌臨太液。 曉樹流鶯滿,春堤芳草積。 風光翻露文,雪華上空碧。 花蝶來未已,山光暖將夕。
    • 2:05:37 134.
      (三)、宮廷詩風之外1. 當時雖以宮廷詩風為主,不過宮廷詩人於非宮廷場合時,其創作亦及於羈旅行役或自抒懷抱之作。 1). 唐太宗〈遼東山夜臨秋詩〉:煙生遙岸隱,月落半崖陰。連山驚鳥亂,隔岫斷猿吟。
    • 2:05:38 135.
      2). 李百藥〈秋晚登古城〉:日落征途遠,悵然臨古城。頹墉寒雀集,荒堞晚鳥驚。蕭森灌木上,迢遞孤煙生。霞景煥餘照,露氣澄晚晴。秋風轉搖落,此志安可平。
    • 2:05:39 136.
      2. 在野詩人王績 1). 字無功,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,好易、老、莊,自號東臯子。 2). 詩歌除宮體三首採蕭綱手法外,其餘均與陶淵明詩風相似,但有些兼採律體,可見其亦為齊梁以來律體形成過程中的一員。
    • 2:05:40 137.
      3). 〈野望〉 薄暮東皐望,徒倚欲何依? 樹樹皆秋色,山山唯落暉。 牧人驅犢返,獵馬帶禽歸。 相顧無相識,長歌懷采薇。
    • 2:05:40 138.
      二、武后時期 (一)、庶族詩人大量產生 (二)、「四傑」的革新 (三)、陳子昂之「復古」主張,附張九齡 (四)、沈佺期、宋之問的聲律 (五)、文章四友 (六)、劉希夷、張若虛 (七)、王梵志、寒山、拾得
    • 2:05:41 139.
      (一)、庶族詩人大量產生1. 時間:自高宗後期至武后參政,下及中宗、睿宗時期。為唐代社會結構巨變時期,亦為唐詩形成的重要關鍵期。2. 武后為了鞏固政權,削弱皇戚、世家大族勢力,故廣開科舉仕途大門,使社會中下層文人士子得以參與政治,不但收到廣納人才之效果,並且增加社會結構階層的流動性,並且使得庶族寒士充滿建功立業之熱誠,也開啟了不同的詩風。
    • 2:05:43 140.
      (二)、「四傑」的革新1. 初唐四傑: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。 1). 王勃:  字子安,善文辭,恃才傲物,英年早逝。  詩歌以五律五絕為多,平仄已和諧。 2). 楊炯:  亦恃才傲物,其文可與王勃比肩,詩則遜 於王勃。詩以五律五古為多。
    • 2:05:46 141.
      3). 盧照鄰: 字昇之,自號幽憂子,詩文多悲苦之音,然而修辭較華麗,故風骨未遒。以七言歌行突出。 4). 駱賓王: 為人頗有豪俠之氣,尤妙五言詩,〈帝京篇〉為近六百字之五七言長詩,與〈疇昔篇〉均為誇展才學之作,當時以為絕唱。
    • 2:05:48 142.
      2. 「四傑」代表庶族寒門中具有才華的年輕人,渴望躋身上層,滿懷壯志。 1). 反對當時「上官體」「氣骨都盡、剛健不聞」駢儷文風。提倡文學要有剛健的氣勢和激越的感情,指出詩歌復興在於「氣骨」這一個核心問題,為唐代文學改革的先鋒。 不過他們標舉儒家以六經為本的原則,將綺麗文風的歷史根源歸於屈、宋和建安文人,沒有把「氣骨」和 建安詩連繫起來,在理論上仍有局限,與北周、隋的復古主張和偏見有相承之處。
    • 2:05:49 143.
      2). 從宮廷應酬、歌頌之作,轉為抒發自我的情思和壯志、感概,故題材內容擴大,體裁形式亦多樣化,包括歌行、樂府、近體、古風,對唐詩的成熟頗具貢獻。 3). 整體風格雖在內涵與情境方面顯出骨氣而有格調,然而在語言文辭方面,仍不免受到當時文風影響,而沿襲了華靡之氣。參見課本王勃舉詩。
    • 2:05:53 144.
      3. 例一:駱賓王〈在獄詠蟬〉 西陸蟬聲唱,南冠客思侵。 那堪玄鬢影,來對白頭吟。 露重飛難進,風多響易沈。 無人信高潔,誰為表予心?
    • 2:05:54 145.
      4. 例二:王勃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〉 城闕輔三秦,風煙望五津。 與君離別意,同是宦遊人。 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 無為在歧路,兒女共沾巾。
    • 2:05:55 146.
      (三)、陳子昂之「復古」主張,附張九齡陳子昂,字伯玉,  為初唐發論反對六朝華靡詩風的第一人。2. 詩歌主張: 恢復漢魏風骨──重風骨、興寄
    • 2:05:56 147.
      1). 〈修竹篇序〉:「文章道弊五百年矣!漢魏風骨,晉宋莫傳,然而文獻有可徵者。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,采麗競繁而興寄都絕,每以永嘆,竊思古人,常恐逶迤頹靡,風雅不做,以耿耿也。一昨於解三(東方虯)處,見明公詠孤桐篇,骨氣端翔,音情頓挫,光英朗練,有金石聲。遂用洗心飾視,發揮幽鬱。不圖正始之音,復睹於茲,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。」
    • 2:05:57 148.
      2). 陳子昂復古主張乃藉復古以革新,主張以 建安、正始之風骨、興寄,取代晉宋齊梁 以來「采麗競繁」的風尚。 建安=「風骨」(剛健的現實內容) +「興寄」(有感而作,重託喻、有寄託) 上承風雅傳統。 3). 其主張更明確地指向言志述懷的創作內容,終於為唐詩擺脫南朝綺麗風格找到一條目標,其擺脫齊梁詩風的創作上,也取得超越「四傑」的成績。
    • 2:05:58 149.
      3. 創作寄寓個人懷抱(指陳時政,慷慨悲歌) 如〈感遇〉十九首乃繼承阮籍〈詠懷〉詩的傳統,寄寓懷抱,抒發幽憤。但與阮籍不同者,在於其詩作中相當明顯地指陳時政、諷喻現實,可以算是盛唐以後杜甫、白居易等社會政治諷喻詩的先導。4. 張九齡詩風較接近陳子昂,部分詩歌則具有臺閣之氣。
    • 2:05:58 150.
      (四)、沈佺期、宋之問的聲律1. 律詩格律的嘗試: 1). 始於齊梁,由沈約、謝朓而至陰鏗、何遜,而至徐陵、庾信,而上官儀,成熟之機運日益接近。 2). 初唐四傑亦不少平仄和諧之作,然比例仍算少數。 3). 沈、宋承此基礎,遂完成格律,其作品平仄和諧者占八九成。2. 五律首先完成,七律、絕句繼之。(按,絕句醞釀可上溯六朝甚至漢魏,但其格律基礎仍在律詩,故絕句因律詩格律之完成而固定。)
    • 2:06:46 151.
      3. 沈佺期長於七言,宋之問長於五言。4. 沈佺期〈古意呈補闕喬知之〉  盧家少婦鬱金堂,海燕雙棲玳瑁梁。 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九月寒砧催木葉,十年征戌憶遼陽。 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 白狼河北音書斷,丹鳯城南秋夜長。 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  誰謂含愁獨不見,更教明月照流黃。  平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  (第五句失黏)
    • 2:06:46 152.
      宋之問〈登總持寺閣〉  梵宇出三天,登臨望八川。 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  開襟坐霄漢,揮手拂雲煙。 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 函谷青山外,昆明落日邊。 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 東京楊柳陌,少別已經年。 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 (第三句犯孤平)
    • 2:06:47 153.
      (五)、文章四友1. 杜審言、李嶠、崔融、蘇味道。2. 與沈宋同時,同為宮廷詩人,文學一方面承繼梁、陳詩風,一方面為沈、宋律體之主要推動者。(六)、劉希夷、張若虛 詩歌成就一為運用聲律於樂府,再為化五言樂府為七言,故其樂府音節轉美,篇幅轉長。
    • 2:06:48 154.
      (七)、王梵志、寒山、拾得王梵志:信佛而能詩,其詩多以淺俗語言寫成,大部份似偈語。2. 寒山、拾得詩有二類,一類繼承王梵志,如同偈語,一類寫山中景物及生活情趣,頗具情韻意境。
    • 2:06:49 155.
      盛唐.張旭草書
    • 2:06:52 156.
      ** after 第十五講 初唐詩.ppt
    • 2:07:29 157.
      ※對於綺靡文風的批評,早在西魏、北周時期就開始出現了。但主張過於落伍守舊,否定詩歌本身的價值和文學之美感,也無法形成真正的文學革新力量。1). 魏相宇文泰命蘇綽仿照《尚書》作〈大誥〉,又令「自今文章皆依此體」(《資治通鑑》卷一五九)2). 隋文帝下詔排斥輕浮華偽文風,李諤上疏批評「江左齊梁」的弊病在於內容上「不出月露之形」、「唯是風雲之狀」,形式上「競一韻之奇,爭一字之巧」(《隋書‧李諤傳》)。
    • 2:07:46 158.
      ** after 第十五講 初唐詩.ppt
    • 2:08:03 159.
      3). 盧照鄰: 字昇之,自號幽憂子,詩文多悲苦之音,然而修辭較華麗,故風骨未遒。以七言歌行突出。 4). 駱賓王: 為人頗有豪俠之氣,尤妙五言詩,〈帝京篇〉為近六百字之五七言長詩,與〈疇昔篇〉均為誇展才學之作,當時以為絕唱。
    • 2:08:05 160.
      2. 「四傑」代表庶族寒門中具有才華的年輕人,渴望躋身上層,滿懷壯志。 1). 反對當時「上官體」「氣骨都盡、剛健不聞」駢儷文風。提倡文學要有剛健的氣勢和激越的感情,指出詩歌復興在於「氣骨」這一個核心問題,為唐代文學改革的先鋒。 不過他們標舉儒家以六經為本的原則,將綺麗文風的歷史根源歸於屈、宋和建安文人,沒有把「氣骨」和 建安詩連繫起來,在理論上仍有局限,與北周、隋的復古主張和偏見有相承之處。
    • 2:08:18 161.
      2). 從宮廷應酬、歌頌之作,轉為抒發自我的情思和壯志、感概,故題材內容擴大,體裁形式亦多樣化,包括歌行、樂府、近體、古風,對唐詩的成熟頗具貢獻。 3). 整體風格雖在內涵與情境方面顯出骨氣而有格調,然而在語言文辭方面,仍不免受到當時文風影響,而沿襲了華靡之氣。參見課本王勃舉詩。
    • 2:08:20 162.
      3. 例一:駱賓王〈在獄詠蟬〉 西陸蟬聲唱,南冠客思侵。 那堪玄鬢影,來對白頭吟。 露重飛難進,風多響易沈。 無人信高潔,誰為表予心?
    • 2:08:21 163.
      4. 例二:王勃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〉 城闕輔三秦,風煙望五津。 與君離別意,同是宦遊人。 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 無為在歧路,兒女共沾巾。
    • 2:08:21 164.
      (三)、陳子昂之「復古」主張,附張九齡陳子昂,字伯玉,  為初唐發論反對六朝華靡詩風的第一人。2. 詩歌主張: 恢復漢魏風骨──重風骨、興寄
    • 2:08:30 165.
      1). 〈修竹篇序〉:「文章道弊五百年矣!漢魏風骨,晉宋莫傳,然而文獻有可徵者。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,采麗競繁而興寄都絕,每以永嘆,竊思古人,常恐逶迤頹靡,風雅不做,以耿耿也。一昨於解三(東方虯)處,見明公詠孤桐篇,骨氣端翔,音情頓挫,光英朗練,有金石聲。遂用洗心飾視,發揮幽鬱。不圖正始之音,復睹於茲,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。」
    • 2:08:31 166.
      2). 陳子昂復古主張乃藉復古以革新,主張以 建安、正始之風骨、興寄,取代晉宋齊梁 以來「采麗競繁」的風尚。 建安=「風骨」(剛健的現實內容) +「興寄」(有感而作,重託喻、有寄託) 上承風雅傳統。 3). 其主張更明確地指向言志述懷的創作內容,終於為唐詩擺脫南朝綺麗風格找到一條目標,其擺脫齊梁詩風的創作上,也取得超越「四傑」的成績。
    • 2:08:38 167.
      3. 創作寄寓個人懷抱(指陳時政,慷慨悲歌) 如〈感遇〉十九首乃繼承阮籍〈詠懷〉詩的傳統,寄寓懷抱,抒發幽憤。但與阮籍不同者,在於其詩作中相當明顯地指陳時政、諷喻現實,可以算是盛唐以後杜甫、白居易等社會政治諷喻詩的先導。4. 張九齡詩風較接近陳子昂,部分詩歌則具有臺閣之氣。
    • 2:08:43 168.
      2). 陳子昂復古主張乃藉復古以革新,主張以 建安、正始之風骨、興寄,取代晉宋齊梁 以來「采麗競繁」的風尚。 建安=「風骨」(剛健的現實內容) +「興寄」(有感而作,重託喻、有寄託) 上承風雅傳統。 3). 其主張更明確地指向言志述懷的創作內容,終於為唐詩擺脫南朝綺麗風格找到一條目標,其擺脫齊梁詩風的創作上,也取得超越「四傑」的成績。
    • 2:08:46 169.
      3. 創作寄寓個人懷抱(指陳時政,慷慨悲歌) 如〈感遇〉十九首乃繼承阮籍〈詠懷〉詩的傳統,寄寓懷抱,抒發幽憤。但與阮籍不同者,在於其詩作中相當明顯地指陳時政、諷喻現實,可以算是盛唐以後杜甫、白居易等社會政治諷喻詩的先導。4. 張九齡詩風較接近陳子昂,部分詩歌則具有臺閣之氣。
    位置
    資料夾名稱
    陳恬儀
    發表人
    陳恬儀
    單位
    powercam.fju.edu.tw (root)
    建立
    2023-05-08 21:12:15
    最近修訂
    2023-05-08 22:45:58
    長度
    2:10:41
    更多